快递业是否存在一个饱和量?全国包邮化是否还会延续?
导读:“智慧物流与大数据结合,加速着物流升级,未来这种动力受需求量影响,后劲很大,今年预计每天的快递量将超过1亿件。”这是菜鸟网络CTO王文彬在3月27日,今天交通部科学研究院、菜鸟网络与阿里研究院举办的《2017...
“智慧物流与大数据结合,加速着物流升级,未来这种动力受需求量影响,后劲很大,今年预计每天的快递量将超过1亿件。”
这是菜鸟网络CTO王文彬在3月27日,今天交通部科学研究院、菜鸟网络与阿里研究院举办的《2017中国智慧物流大数据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上做出的包裹量预测。
在此次发布会上,报告揭示了2016年智慧物流应用热点、未来智慧物流的瓶颈和发展趋势。值得关注的是报告中首次发布了智慧物流指数,对于国内物流行业发展智慧程度有了一个坐标定位,引导行业的走向。
“双11”提高25%的履约能力
“智慧物流的应用已对物流服务质量提升产生较大的积极作用。”阿里研究院副院长杨健在会上介绍。他认为从三个方面的详细数据可以看出智慧物流在未来物流服务提升上的作用。
1、提高履约能力
首先以“双11”为例,这个电商快递行业最大的盛事,智慧物流对其的提升效用非常显著。原先2015年“双11”4.67亿包裹的履约能力大约在60%左右,而到了2016年“双11”当天订单产生6.57亿,履约能力却提升到了85%左右,这就是智慧物流的成效。
2、提高时效
其次在降本增效方面,也有很大的空间。报告显示,近几年东、中、西部的时效变化受智能化影响,呈现逐年改善的态势,仅仅2016年,东、中、西部地区的时效指数同比减少6%、10%和9%,提升明显,且越是偏远地区,时效改善越是明显。
3、放大规模化价值
再者在区域时效上的表现也证明了其价值。目前长三角地区依然保持领先地位,上海、浙江、江苏仍位列前三,并且总量占全国的13%。这证明了产业集群和规模效应对行业的价值,同时规模化场景也更能发挥智慧物流的应用价值。
业务数据化和数据业务化的相互转化
杨健观点认为:跨界共享、数据业务化、可持续性发展成为2016年智慧物流领域的热点问题。
热点1:跨界共享
跨境共享上主要体现在多式联运、供应链金融、末端共享、智能分仓、无车承运方面,其本质是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进行物流元素整合,达成交易成本降低。
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副会长王继祥对此表示,这些大数据应用引导物流变革和创新,带来的是物流先行。例如,其中智能分仓上,通大数据预测提前预判货物配送,安排到距离消费者最近的仓库备货,物流由此产生了巨大的模式变革。
热点2:数据业务化
业务数据化和数据业务化一直是影响着物流快递行业。业务数据化比较好理解,也是目前行业内普遍在积累的,所有的商业行为都能成为数据源,把所有供应链环节的信息转化为数据,从而打通各环节实现在线化,例如电子面单这种物流透明和有效衔接大大提升了业务效率,几乎是所有物流企业都能体会到的成果。
但数据业务化是更进一步的概念,也是未来需要着重关注的方面,是指将数据产品开发应用到具体业务上,例如智能打包算法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对行业的变革作用。
热点3:可持续发展
此外,还有物流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甩挂运输降低单位能耗;新能源物流下改进城市配送;绿色包材。这个方面有几个数据比较惹眼,例如“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部启动的甩挂运输试点项目带动平均单位运输成本和能耗强度下降10%-20%,节约燃油17.8万吨;菜鸟启动的绿色联盟要到2020年减少碳排放量362万吨,50%的电商包材替换为绿色包材。
智慧物流指数首发:40.9
1、刚刚走出起步阶段
杨健在发布会上发布了一套智慧物流大数据发展指数。根据其表述,智慧物流发展指数主要有数据基础设施指数、数据化发展指数、智能协同发展指数三个一级指标。
其中包含了国内物流数据完备率、跨境物流数据完备率、电子面单普及率、智能路由分单率、末端协同率、物流云利用率等内容。而据此得出的数据可以分为4大阶段,0-30为起步阶段、30-70为快速发展阶段、70-90为相对成熟阶段、90以上则是相对完善阶段。
“智慧物流发展指数去年的平均值大概是40.9,这意味我们处在四个阶段里的第二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已经迈过了所谓的刚起步的阶段。”杨健介绍。
2、短板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其观测,在一级指标中,国内智慧物流的数据基础设施指标只有18.8,成为最短板。此外,2016年12月末端协同率为9.4,显示末端协同为行业瓶颈。跨境物流详情数据完备率指数仅为13.5,原因是跨境涉及多方协同合作,数据获取难度较大。
这也意味着行业痛点仍在,物流要素有待加强连接。信息联通是智慧物流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物流业信息化程度整体不高,全国7000万家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之间缺乏信息互联互通,“信息孤岛”现象突出。王文彬对此评价表示,这种短板同时也是机会,未来共享协同会是出路。
快递业是否存在一个饱和量?
在会上,王继祥也抛出一个行业疑问:中国预计未来年快递业务量可能达千亿,那么是否也存在一个上限和饱和量呢?相信不少人也存在这样的疑惑。
第一物流全媒体·现代物流报记者就此也向王文彬求解:“电商包裹未来几年会有20%—30%的增长,今年预计会突破日均1亿包裹。接下来几年可能到2亿包裹一天。饱和量是一个因素,但最大的因素是如何做好天量之下的优化。”
其认为不仅要考虑饱和量,更多是考虑优化和智慧化。“如果大部分的商品都是在仓储周围200公里内配送的话,其实相对成本是非常低的,这种情况下2亿包裹还是5亿包裹,其实对于整个社会的成本增加影响并不大,只要能够预测这些货物在那几个区域仓储提前备货就可以。这才是全局化,是智慧物流”。
这意味着,因为电商业务量或者是运力限制,会让电商物流存在一个饱和上限,至于多少目前还不确定,但更重要的是,随着物流智慧化发展,能够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运用来提高这个饱和上限,这时候饱和量的意义就会打折,符合智慧物流发展大势的企业能有更大潜力。
全国包邮化是否还会延续?
1、全国包邮延续
对比2016年报告和今年的报告,可以明显观测到,全国包邮这样的概念不再受重视,这是否意味着未来全国包邮不可持续呢?根据国际快递服务来看,更多呈现出服务分层和增值服务受认可的趋势。如此说来,快递服务应当是越来越规范、越来越精准、越来越有时效、同样也是越来越贵的。这对享受惯了包邮服务的中国消费者就有了担忧。
王文彬对此解释,认为包邮服务会变化,但会延续。“未来的物流快递,肯定是服务分层,但会有一个基础服务,可能是3天,但不像现在这样没有确定性,只是成本是相对低,这种就可能包邮。”
2、可能学习亚马逊会员服务
但对于时效性和确定性产品,因为有增值性服务,他认为消费者会越来越愿意为此买单。目前受电商物流平台性竞争影响,更多是单一产品竞争,未来会出现差异化产品,行业更加健康。
但他也提醒,包邮并不代表是免费,“至少要让快递企业有利润”,一般商品价格已经把仓储和邮费算入,未来也会延续。但未来的包邮变化可能是会员体系。王文彬称可能会推出类似亚马逊这样的会员包邮服务,物流配送不再是一个独立环节,而跟整个商品生产联系在一起,与前台订单和销售捆绑,商家等可以更精准预留物流成本,消费者少更多琐事。
免责声明: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云南昆明逸天物流运输公司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