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措施让自贸区与周边物流产业协调发展

导读:上海自贸区建立给周边江苏、浙江等省份的国际港口物流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在国家“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方针指引下,若在与上海自贸区积极配合、协同发展的姿态下构建周边港口物流产...

上海自贸区建立给周边江苏、浙江等省份的国际港口物流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在国家“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方针指引下,若在与上海自贸区积极配合、协同发展的姿态下构建周边港口物流产业竞争的核心优势、全面提升综合实力,无疑将有助于沿海各省自由贸易园区的筹划和推进,在未来实现自我升华。

整合港口物流企业资源,创造品牌扩大规模效应

各港口应根据区位经济优势,充分完善自身各类标志性大宗货物的集疏运设施建设,开发港口新功能,为国内在新贸易平衡下进口大宗资源型产品创造强大的基础条件;推广“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口岸电子申报平台”的使用,提高国际航运船舶的通关效率,实现“一站式”信息录入、申报、审批手续,协同海关、边检,促进国际海事便利化,推进沿江沿海港口物流一体化。另

外,可通过多种方式建立港口物流产业战略联盟,培养若干省内的龙头物流企业,整合分散资源,避免业内恶意竞争,由核心竞争能力强的品牌港口物流企业牵头,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接轨推进低碳节能减排,创新倡导国际港口物流新趋势

2013年新制定的国家环保法规更为严格,探讨和分析中国港口物流运输低碳发展的政策与策略、港口基础设施投融资、低碳技术体系、绿色物流组织方式等课题有着积极的意义,倡导节能减排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在港口物流设施建设、运营以及物流工具制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逐渐形成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港口运输的发展模式。

发展港口物流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推动绿色增长,是新自由贸易时期的发展趋势,将引领港口物流金融产业未来发展的潮流。
五大措施让自贸区与周边物流产业协调发展

构建信用社会下的港口信息化平台,打造物联网下的物流金融创新模式

物联网(IOT)为港口物流的金融监管活动提供了高效的硬件支撑,利用无线射频(RFID)技术的电子标签和二维码,对监管范围内的所有物品植入“DNA密码”,通过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将采集到的数据录入处理系统,实现对物品信息的分析和处理,并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的互换和共享。

物流金融多方参与人在智能物流体系下的动态质押物监管的效率得以提高,保障金融机构在经营风险增加的时候能及时通知借款企业适当提高保证金或重新增补良好质物,抑或中止,有效降低银行甄别信息的成本和融资风险。

以国际港口物流人才需求为导向,创新培养多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

现代国际港口物流业是典型的跨行业、跨部门,技术、资本和劳动要素紧密结合的新型服务行业。现代国际港口物流业急需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港口物流人才存在明显的供需结构性失衡。为保持周边港口物流业与上海自贸区的协同发展,为上海自贸区及周边港口物流人才铸造人才蓄水池,应该在港口物流人才培养体系、课程设置、创新理念方面加大多层次的港口物流人才梯队的建设,以满足未来发展国际物流及航运业的迫切需求。

政府因势利导准确定位港口功能,专项政策法规保驾护航先行先试

政府部门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一方面要对物流企业因势利导,充分利用临近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区位优势,合理协调本区域内外分工和功能定位,鼓励港口物流企业向综合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应该在政策法规、税收、土地、市场准入、金融扶持、保险优惠、车船入籍和年检方面,学习世界著名港口的成功管理经验,大力发展临港经济,为港口物流企业提供大量优惠扶持政策,激励港口物流向国际化、服务型方向发展。

总之,长三角地区的江苏、浙江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前沿阵地,各自也承载着不同的“国家发展战略”。沿海港口物流产业针对性地改进经营方式,应时而动,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上海与周边的物流产业区域分工和联动发展。政府应进一步为港口物流企业提供更多优惠扶持政策,激励港口经济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免责声明: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云南昆明逸天物流运输公司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